13020082968
垃圾分类真的很难?这个西部小县城搞了17年
时间:2025-07-23    点击:10
家里的垃圾,怎么丢?刘锦芬给出三个答案——最早,垃圾随产随扫,街头江边一倒了之;17年前,她所在的广西横县马鞍街社区,给每户发了一红一灰两个垃圾桶:一个丢可堆肥的生活垃圾,另一个丢其他垃圾;如今,她家经营的卷筒粉小吃摊,摆了四个垃圾桶:一个放客人吃剩的粉,拿去喂鸡;一个放一次性筷子,送给邻里烧火;一个放饮料瓶,集中卖废旧;一个放塑料袋等。从没有桶到两个桶再到四个桶,刘锦芬家的“垃圾倾倒史”,恰是广西横县探路垃圾分类处理的一个缩影。2000年9月,饱受“垃圾围城”之苦的横县,被逼上梁山,开始了自发的垃圾分类实践。
17年探索,横县县城垃圾分类覆盖面已超过70%,分类投放正确率达90%以上。越来越多的市民,像刘锦芬一样,已把垃圾分类当成习惯。在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、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,遵循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原则,实施生活垃圾分类,能有效改善城乡环境,促进资源回收利用,进而促进“两型社会”建设。不久前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《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0年底,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。大道理,都能理解;真实践,道阻且长。国内自2000年起就在诸多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,虽历经多年努力,成效难言乐观。难在哪,堵在哪?从“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”到“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”,习惯如何养成?小城横县的实践,值得解读。
堆“圾”成山
“揣着铁棍,等到伸手不见五指才敢出门偷倒垃圾,哪里是做工,简直是做贼”
“突……突……突……”一辆手扶拖拉机,打破了乡村夜的宁静。
坐在车上的吴文坚,手握铁棍,紧张四顾。
突然,几声狗吠传来。吴文坚的心,跳到了嗓子眼。所幸无事,顺利抵达。
“倒!”“走!”
“突……突……突……”卸下一大堆垃圾,拖拉


厦门智能废品回收设施力争年底在全市普及推广
广东深圳是如何回收废旧手机的
捉龙虾摸到炮弹差点当废品卖掉
废品站不搬出中心城区,影响土地和城市价值
中央空调市场已成为企业争夺的蓝海
永嘉县:宜春两人凿墙狂盗逾吨铜材 废品收购人员沦为同伙
塑料垃圾的跨国之战:大量未经处理进入中国
《大同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》本月起实施
13020082968
何先生
 发送短信